她捧着证书,对七个徒弟道:“往后咱师徒同心,咱把日子过出个样来,让大家看看,英雄……是打不垮的!”
罗砚洲带头,七个汉子“唰”地立正,齐齐向杨玉贞行了个礼。
这礼里,有敬意,有感激,更有对往后日子的盼头。
门外的军属们看得热乎,有人忍不住拍手叫好,连司奶奶都红了眼眶:“这才是过年该有的样子,热热闹闹,满满都是劲儿。”
宋政委笑着对陆西辞道:“这下好了,往后有了这股子精气神,比啥都强。”
杨玉贞出手向来大方,这次收了七个徒弟,心里满意得很。
她给每个徒弟都准备了红包,不是后世上常见的绸缎糖包儿,而是用家里攒下的红布头剪裁成的布袋。
杨玉贞在部队,就不怎么敢用空间里的东西了。
起初只是剪了个雏形,准备用手缝合,后来还是江晚意瞧着不够周正,特意用缝纫机细细缝好,还加了点小巧思——布袋做得有点像如今流行的绿军布书包,带着个翻盖儿,还钉了颗小扣子,既实用又体面。
红包里装着六块六毛六分钱,取的是六六六大顺的好彩头。另外,还有一块干净的手帕,里面裹着一把糖。加上红包布袋本身,正好是四样,凑了个四平八稳的数。
几个大男人接过红包时,都觉得新鲜又妥帖。
这布袋看着就透着股大气,只是他们这群糙汉子拿着,总觉得有些不相配,脸上却都带着实打实的欢喜。
陆西辞站在一旁,望着屋里的光景,嘴角不由自主地扬起笑意——杨玉贞站在中间,身前是七个目光灼灼的徒弟,周围是满脸欣慰的战友和军属,这画面热热闹闹的,比任何精心安排的仪式都要动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