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差们走了后报案的那人还站在原地,阿芜过去道了谢。
那人笑道:“应该我谢你才是,今日你可让我赢了好些钱。”
阿芜疑惑道:“此话怎讲。”
那人娓娓道来,他就是今日里的那个庄家,又把白日里的事情讲来,等散场后他想找阿芜,结果人太多了没找到,回家时在路上看到了老朱寻事,于是连忙跑去找了附近的官差过来。
又说这老朱怕是免不了牢狱之灾。又在怀里拿出了一个钱袋子给阿芜,说是这是给阿芜的分红,感谢阿芜。
说完道了别就走了。
阿芜掂了掂钱袋子,里面约摸有十两银子,不禁感叹这庄家真大方。
随后又向巷子里走去,借着月光把还能吃的糕点捡了起来,刚刚打斗的时候糕点都散了,幸好还有能吃的,阿芜边吃着剩下的糕点边走向客栈。
让小二送了水后就回了房间,不一会儿,小二就送来了水,阿芜泡了泡澡,洗去一身的疲惫后就躺在了床上。
月光透过窗子打在了屋子里,阿芜看着月光回想着今日的比武,记住了别人的一两道招式,在脑中模拟了一遍又一遍。
今日是阿芜第一次赢得了比试,也让对她怀有恶意的人付出了代价,也是向前迈进的一天,也正式的脱离了以前的生活。
其实今日也是她十五岁的生辰,但和以前的生辰不同,今日她获得了新生。
她在向前走,尽管前方的路充满了未知,她有信心,她会努力变得更好的。
*
翌日,在公鸡的一声声打鸣中天微微亮起来。
阿芜在卯时初起身,收拾好东西之后,背起行李就下楼了,之后直奔善堂去。
这几天她在城中转悠的时候就打听过,也来过这里。
这善堂是本地有名的一位乡绅建造的,人称宋大善人,他年轻时科举及第未仕,于是回到家乡举办善堂,救助孤弱者,善堂以行善为宗旨,做了数的善事。
善堂内还开辟了一块地方用作学堂,用于给家贫法上学的孩子读书,学堂不收取费用,宋大善人还亲自给他们授课。
到学堂时,孩子们已经在学堂里读书了,只要想读书就可以来,所以学堂里的孩子有大有小,有男有女。
阿芜看了一会,宋大善人发现后就连忙向她走过去,她从袖子掏出一个钱袋递给了宋大善人,并说用于添置笔墨纸砚,宋大善人收下了,两人寒暄了几句就分开了。
那个钱袋里有五十两,就是从李婆子的箱子里拿来的那五十两,她细细的看过银子,银子是普通的银子,上面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记号,于是就把它捐赠了。
阿芜转身向外走去,忽的听到有人呼喊,转头看过去,这是个老熟人,就是那个算命先生。
两人又寒暄了一阵,这才知道,从那日分别后,他就没有再去摆摊算命了,打听到这里有一个善堂就过来了,宋大善人也收留了他俩,平时他就在善堂里哪里有什么活就做什么,写字算账都可以,偶尔还会给孩子解疑答惑。
总之就是有事情做了,不愁吃了,等小徒儿再大些还可以在善堂读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