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都,北京,我国的政治中心。
中电子的会议大厅内,聚集着包括财政部,国开金融,中烟草,中移动,中电子,中电科,亦庄国投,紫光,华芯...的高级别负责人。
还有多位工程院,科学院集成电路业内院士专家在此举行会议。
会议开幕,主持会议的是时任中电子党委书记,董事长的李方针。
李方针站在会议室的幕前,对着下面的参会人员说道:
“同志们,会议召开之前,我们先来观看一部纪录片。”
随后,会议室的灯熄灭了,银幕缓缓亮起。
银幕中,时间回到了2001年,一位年轻人走下了返回祖国的飞机,他叫陈进,毕业于同济大学,并于M国奥斯汀大学攻读博士。
2001年,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,芯片全部依赖于进口,正是处于政策支持的起步阶段!
陈进的简历相当豪华,AMD,英特尔,摩托罗拉担任高级主任工程师,芯片研发经理,项目负责人。
此番陈进回国的目的,正是响应助力国家芯片计划,【放弃】M国高薪工作,衣锦还乡,同年,我国信息技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,求贤若渴的态度非常明确,特别对有海外资历的海归,陈进,就在这份受邀的名单中,上海交大高薪聘请陈进,除了担任校方讲师外,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芯片工程。
陈进上任后火速组建芯片系统研究中心,承担起了【汉芯一号高性能芯片项目】。
研发的两年间,在政策的支持上,国家对【汉芯一号】投入了上亿的研发资金。
2003年2月,陈进正式宣布,耗时两年,【汉芯一号】点火研发成功,由于那个年代,与国外信息相对闭塞,检验机构对比范围程度较小,经过多方鉴定,【汉芯一号】的功率,效率,处理速度,完全不输于当时市场的主流芯片,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。
陈进和他的【汉芯一号】一时间被推上行业先锋的高度,一度成为了国人的骄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