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当榆林城头陷入限地悲伤跟绝望之时……
城外,远处的高地上,突然显出一个黑影。
然后是第二个,第三个……瞬间,一条黑线静静地出现在山岗上。
姜骧冷冷地看着榆溪河边的鞑子大营……
缓缓得放下面甲,抽出长刀,斜指前方……
“杀——!”
以姜骧本人为箭头,数千重骑兵组成了锋矢阵,从高岗上倾泻而下。
马蹄地轰鸣立刻惊动了城头和鞑子大营。
“骑兵!重骑兵!”
“哪里来的重骑兵!我们的游骑呢?!为什么人家都到了眼皮底下,我们一点消息都没有!”
“快,快,快,关营门啊!”
“上马!上马!”
……
一时间,正在吃饭喝水,东倒西歪一地的鞑子大营彻底乱了。
而榆林城头,所有幸存者都张大了嘴,呆呆看着那片钢铁乌云向着鞑子压去……
几千重骑兵是什么概念?在任何一个冷兵器的时代,重骑兵达到几千的数字,都是战略性力量。大辽的皮室军、大金的铁浮屠、西夏的铁鹞子……都是这样少而精的重骑兵。即便是这些赫赫有名的重骑兵鼎盛之时,也不过2-3万之数,那还是集全国之力打造的!
因为,速度冲起来的重骑兵,在战场的作用,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:摧枯拉朽!
现在鞑子的遭遇,明明白白得演示给了榆林城头的幸存者们看。
仍然多达2、3万人的鞑子大军,在横山军重骑兵的冲击面前,就像脆弱的稻草,完全形不成有效的抵抗。到哪里,哪里就是一边倒的屠杀跟溃败……
姜骧有意识地指挥着重骑驱赶着鞑子败兵往一个地方跑——鞑子中军!
这个时候,护卫在鞑子中军的汗王亲卫已经整装上马,完成了集结。到底是鞑子的精锐,不是普通鞑子可比。汗王没有发令,他们也没有任何动作,只是静静地等待。
土默特汗看着眼前黑压压汹涌而来的败兵,长叹一声:“走!”
打都不打就逃?是的,因为他是草原的大汗,不是草包。历史,他也是读过的。他知道什么叫做“倒卷珠帘”!再不走,他的精锐亲卫将等不到敌人,而是被自己的败军冲垮、碾碎!
几百年前,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集合了2万铁骑,于护步达岗迎战大辽合计70万大军,用的就是这个战术。首先击溃了前锋,然后一路赶着败兵冲击大辽的后阵,一层一层地击垮、碾碎,再驱赶,再冲击……大名鼎鼎的皮室军,压根就没跟铁浮屠对上面,直接就被自己的败军给冲垮了……此一战,大辽精锐尽失,根基动摇,成就了女真骑兵在冷兵器军事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超级神话。史称:护步达岗之战。
只有重骑兵冲击,才能造成这样震撼的效果。步兵没这个速度,轻骑兵没这个冲击力。而土默特部很不幸地遇到了这样一支本不应该存在的重骑!
几千骑啊!反正据他所知,漠南蒙古谁都没有,林丹汗也没有。后金有没有他不知道。反正大明应该只有一支,就是关宁铁骑!但特么那支军队在辽东啊!这支猛得不像话的重骑从哪里冒出来的?!什么旗号都不打,招呼也没有一声,上来就是干!
憋屈啊!比的憋屈!
给他准备时间,自己麾下三万控弦勇士,哪有这么容易被人砍瓜切菜赶着跑!但是,没有如果……现在他只有带着身边的精锐亲卫,沿着河滩亡命奔逃……
姜骧的手臂都有点麻木了,砍人砍的。
虽然高速冲击起来的骑兵,所谓砍人,只是利用惯性把刀锋顺着敌人的脖子一拉就完事,根本就用不着抡胳膊做劈砍的动作。但架不住砍的人实在太多了!
这一通掩杀,直接追出去十几里地……
平时骁勇凶残的鞑子,这个时候也跟路边的杂草没有区别,成千上万的尸体倒伏——耻辱地朝着背对榆林的方向……
其实鞑子误会了,姜骧的重骑兵并没有那么多。只有前排的1500骑是重骑,负责冲阵、驱赶对方。而混在后面的2000骑虽然也着甲,但那是轻甲,其实是轻骑兵,负责收割人头。只不过,一时之间,没办法看真切,也根本反应不过来。
就像护步达岗之战中的女真骑兵,其实只有几千是重骑,其他都是轻骑兵。那个时候还是大金刚刚起家的时候,国力根本不足以养活一只几万人的重骑。但被打蒙了的辽军,却没有机会去分辨这些了。
亡命奔逃的土默特汗看到前方一个狭窄处,不由得瞳孔一缩。他记得这个地方,一块山崖突出伸向河滩,截断了一半的河滩宽度,跟榆溪河一起,组成了一个咽喉之地。
此刻,那咽喉之地,静静列阵着一直重甲步军。大约3000人的样子。
这是要赶尽杀绝啊!笑话,即便是重甲步军,那也是不可能阻挡我几百铁甲亲卫的!
“给我冲过去!”
“神臂弩——射!”
1000支弩箭,在土默特汗完全预料之外的距离,就开始了射击。
这么远,开玩笑的吧……
然而,人仰马翻的结局证明:这,不是个玩笑!
紧接着,第二轮弩箭又到来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