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显是早上国祥出门之前做的,但因放置时间太长,全都冷了。
她把饭菜端出来,提炉子出门去生火,先点燃引火稻草,放入柴火引燃,烧着后再放入蜂窝煤。
此时十点多,正是做饭高峰。
院里好几家在生火,提着火钳站在那和她打招呼。
她笑着应承,十多分钟后,柴火烧尽,蜂窝煤引燃。
院里青烟缭绕,她提起炉子和院中邻居说了声后,上了楼。
有新搬来的邻居不认识,立即凑过来问。“这个女同志是谁?长得这么好看,是文艺团的人?”
“咯,住楼上的孟工程师媳妇。”有人指着楼上孟家回道。
“孟工程师媳妇,怎么平时没见到?”问的人惊讶道,她搬进这里来也大半年了,第一次见到。
“听说在海市做生意呢?夫妻俩长期分居两地,只有过年才会聚一下。这不逢年过节的就回来,还没带着儿女来,指不定有啥事?”说的人猜疑道。
“是呀,这次怎没见孟家兄妹一起来。”有八卦的地方就有热闹,其他人也凑上来,七嘴八舌的说着。
最初问话的这个人听得若有所思,“难道是夫妻关系发生变化了?”
“我刚才可看到那小媳妇了,长得可真俊,跟画上走下来似的。这么好看的脸,和男人分居两地,能耐得住寂寞吗?”
人群安静了几秒,又倏地有声。“应该不可能吧!孟工程师的一双儿女可是跟着他媳妇在海市的。”
话虽然这么说着,但当这句话在众人心中埋下了种子,就一直存在。
没几天,就有人发现周二嫂老往孟家跑,跑来问。
“你啥时候和孟工程师媳妇关系这么好了?最近老瞧到你去他家。”
“木兰在京城的日子比较少,熟人也少。孟工程师怕媳妇无聊,让我多去陪陪呢!”
周二嫂是个厚道人,知道怀孕三月内不能宣而告知,便闭紧嘴巴没说,只是说去陪陪。
问话的人撇了撇嘴角明显不信。“那方同志咋突然回来了。这非逢年过节的,她家几个孩子也没一起来。我还以为有啥事呢?”
“能有啥事,人家夫妻聚面,还要挑时间见面。”周二嫂摇头,应付了几句后。在邻居走了后,拿起毛线去了楼下。
“木兰,我又来找你了!”
方木兰笑着迎她进来坐着,“你来得正好,我刚遇到难题。”
兰尚是服装品牌,招的女工也有用机器织毛衣的,但用手织毛衣,她还真没织过。
这几天周二嫂在给孩子织毛衣,她见有趣,也去买了毛线来跟着织。
周二嫂手巧,能用不同的线穿插,在毛衣上织出各种好看的图案,全靠手感和记忆,不像她还需要画图纸什么的。
织毛衣很放松心情,她感觉自己这几天心情平复了许多,不是扑在忙碌的工作上。偶尔和季游联络下,了解了解公司近况。
这几天,她吃的逐渐恢复正常,虽然还是有反应,但比之前好了许多。
“这里要这样!”周二嫂伸过手来,接过她手中织着的毛衣,几下勾勒。“这是反针脚……”
方木兰眼也不眨看着她操作,在她手里略笨拙地衣服,到了她手里就变得异常灵活。
她学东西快,看了一遍就能上手。
在周二嫂教了一遍后,她接过来按照她的步骤做了一遍。“这样对不对!”
“对,”周二嫂咧开嘴。“果然是年轻,学东西就是快,哪像我,现在笨拙了。”
“哪有!二嫂你手多灵巧,会的我都不会。”两人互夸道,气氛很是融洽。
坐着织毛衣的时间过得很快,眨眼就能过去几个小时。